3月20日,发改委在仅隔一个月后再次上调了油价,将汽柴油价每吨分别提高600元,这虽然与航空油价并不直接相关,但却预示着整个2012年油价大幅回落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而这对航空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利空的消息。
全球油价已经在2012年的春天愈发地逼近历史高位,而这一次不同的是,高油价将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大的影响。因为自2009年以来,欧美与日本的石油需求量,一直没有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而就在2011年,美国却已经成为了石油净出口国。而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耗,早已远远超过2007年的水平。所以,面对这一轮的油价上涨,中国的航空公司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面对高油价,笔者认为,航空公司应该积极应战,从成本项和收入项两个层面改善经营表现,提升收益品质。长期以来,仅航油一项成本就占航空公司总成本支出的30%~50%。因此航空公司必须要建立一整套抵御风险的燃油套期保值体系。众所周知,使用衍生品交易进行燃油套期保值能够有效地分散风险和管理风险。航空公司可以通过套期保值策略规避航油价格波动风险,既可以锁定生产经营成本,也可以防止不利的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
当然,理性的航油套保与非理性的航油套保的区别在于航空公司进入衍生品市场的目的是为了对油价巨幅波动而导致的成本高企的风险进行转移,是为了稳定和保障油料成本预算的执行和控制油价大幅波动的负面影响,而不是为了获得投机收益。所以我国航空公司在参与境外衍生品交易进行航油套期保值的时候,必须建立严格的企业内控制度,形成完善的制衡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在收入项策略方面,笔者认为,增强我国航空公司的整体营销竞争力,既是未来营销战略的发展方向,同时在2012年普遍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也是提高收益率的必然之选。
营销竞争力并不是一纸空谈,它是由营销工作中每一个实实在在的细节组成的。首先,提高我们营销效率的前提便是对旅客组成进行细分,每个旅客群既有着共同的需求、共同的行为等共同属性,又有着大相径庭的服务属性与旅行体验要求。在详细掌握了旅客组成比例与需求细节之后,便可以有根据地优化某一特定旅客群的服务流程,以此吸引旅客,而谋求较大收益提升。比如决策应该相对将更多的营销资源放在高收益的公商务旅客群,而适当削减针对低收益旅客的营销资源,做到有的放矢,使得有限的营销资源能够实现最大化的利用。
其次,针对不同性质的销售代理人,也可将营销策略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加大与新一代线上旅行商(OTA)的合作力度,加强对新兴渠道的把控,最大限度争取高收益旅客,保证在经济不确定的2012年,其相应航线的收益品质。
线上旅行商在国际上已发展多年且已形成一定规模,相较于传统机票零售商更具效率,成本更低,且部分大型线上旅行商已经发展成了综合型的旅游供应商,对航空旅游业相关的整个价值链都有涉及——酒店、租车、保险、景点等。与这类代理人加强各项合作是有利于航空公司融入整个旅游业产业链,更有助于拓展相关领域的业务模式。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通过加强与此类线上旅行商的合作而降低销售渠道成本的可能性。
此外,对于高端商务旅客来说,单纯的航空旅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类旅客群需要的是一揽子服务、商旅解决方案以及航空旅行体验。
航空位移产品虽然相对的标准化,但是根据其衍生的旅游、商旅、会展等诸多业务有较强的个性化,这就是说航空旅行及其一揽子商旅、旅游解决方案需要将不同纬度的选项拼成一个可拆搭的平台,所以高品质的商旅管理公司(TMC)已经成为赢得高端商务旅客的重要战场。
在未来的航空旅游衍生品市场上,旅游度假管理和商旅管理将是迅速崛起的“新两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全面发展大客户战略将是我国航空公司进军成为世界级航空公司的重要手段,而在今天,如果忽视与这类合作伙伴的合作,这个“严冬”将更加寒冷。
时间:2012年4月28日 民航资源网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商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