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飞机起飞了还在用手机打电话、在机舱内吸烟、辱骂机组人员等,这些行为今后将被重拳打击。根据中国民航局日前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严禁在航空器内使用手机或者其他禁止使用的电子设备;如情节特别严重,最高将处5万元以内罚款。
中国民用航空局日前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作为最受关注的内容,这次征求意见稿明确了14种危及民用航空安全和秩序的非法干扰行为。除了在航空器内禁止使用手机、吸烟、抢占座位、值机柜台外,还包括辱骂、殴打机组人员、安检员、机场地面服务工作人员等。如情节特别严重的,最高可处五万元以内罚款。民航专家曾涛表示,飞行中禁止使用手机,这主要出于安全考虑。但同时,曾涛也表示,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飞机行驶过程中打开手机,使用飞行模式会对飞机安全造成直接影响,所以,他希望在目前征求意见稿阶段,能够进一步得到论证。
手机可能干扰飞机起降,禁止使用手机是为消除安全隐患,规定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违法情节由谁来认定?中国正在大力建设机上互联网,这里有巨大的商机,又有旅客的现实需求。国内航空公司已推出空中互联服务,对乘客使用手机的行为又如何区分呢?
开门立法,切忌变成部门立规;多听取各方声音,少与时代脱节,执行时才有操作性。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其他国家,对于飞行航班上使用手机,有哪些具体规定?制定规则后又如何确保执行到位?
首先来看美国。有报道称,飞机上禁止使用手机,是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在1991年实施的这一规定,理由是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可能会干扰地空通讯。但是根据美国的联邦航空局最新修订的相关规定,允许在飞行的任何阶段使用电子设备包括起飞和降落阶段,不过手机需开启飞行模式。
华尔街多媒体记者王穆报道,FCC在1991年出台规定,禁止乘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以排出对地面基站系统的干扰,随着研究深入,FAA在1996年出台指导原则,允许在空中使用除手机之外的某些电子设备,但在起降过程,以及飞行高度低于一万英尺四时,要求设备关闭,到2013年10月,FAA终于表示,美国境内航线可以允许乘客在滑行、起飞、着陆以及在空中任何高度的整个飞行过程中,使用处于飞行模式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全面放开了安全模式下的手机使用,一般当飞行高度超过一万英尺时,手机可以在飞行模式下连接到机上WIFI,可以上网和登录社交平台,但不允许用手机拨打电话,目前美国在讨论是否允许在空中解除飞行模式后,利用手机的通讯模块拨打电话,因为技术发展已经完全成熟,不会对飞行产生干扰。但是美国交通部和国会参议院都提交了反对案,理由是会打扰其他旅客休息,但反对案允许手机在解除飞行模式后,发送和接受SMS短信,说明在空中继续使用手机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