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简称“国际航协”)北亚区多名管理层人士在北京与媒体见面,就其在中国的近况和来年工作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民航资源网记者借此获悉,随着中国航空运输业的高速增长,国际航协明年将在中国大力倡导有关部门和实体尽可能多提供诸如“一证通关”等更多的航空旅客便捷出行举措,并且还将在今年已开始小范围试行BSP机票款每日清算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争取在2017年为实现票款实时清算铺好基石。
首先,国际航协北亚区副总裁中国首席代表张保建先生介绍到,他们预测全球航空客运量到2035年将达72亿人次,在2016年航空客运量(38亿人次)基础上翻了近乎一倍,这意味着客运需求年均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7%,而亚太地区则是其中推动航空需求增长的最大动力。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航协认为中国在2024年就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
据国际航协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航空公司近几年的增长,亦支持了上述预期。今年前三季度,包括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在内的四大航企利润总和已超23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和。其中,三大国有航企表现亮眼,国航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7.69亿元,同比增长61.68%;东航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4.61亿元,同比增长超95%;南航第三季度净利润更是同比上升179.48%至33.09亿元。另外,中国国内客运需求9月份同比增长14%,载客率更是高达83.3%。
在张保建看来,国际航协做出这样的市场预期不仅有理有据,甚至还可能“稍微有点保守”,因为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实际增速往往都会大于各界预期。正是有了这样的行业发展速度,中国才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都更迫切地需要相对更为高效、便捷、顺畅的运行保障,从而使得社会公众的航旅出行更为舒心,而这也正是国际航协寄望通过倡导便捷出行举措和让中国引领全球BSP票款清算时效的重要考量。
此外,国际航协北亚区机场客运及货运服务总监侯侃先生向民航资源网记者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对于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航空出行效率这一方向的认可,并且也很感谢国内众多航空公司和机场对此领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实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证通关”的大力推行和普及将为各参与方都带来切身益处。比如,航空公司能够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并且缩减地面保障压力。机场则可以进一步优化出港流程,提升运转效率。旅客也能享受到更为轻松、方便的乘机体验。
另据了解,经过国际航协的倡导,交通运输部在今年稍早前已通过了新版《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76号),并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三十一条规定:乘坐国内航班旅客应当出示有效乘机身份证件和有效乘机凭证。对旅客、有效乘机身份证件、有效乘机凭证信息一致,民航安检机构应当加注验讫标识。相较于老版《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新版本将需出示凭证从“有效乘机身份证件、客票和登机牌”修订为“有效乘机身份证件和有效登机凭证”。这就意味着未来甚至可以不用再“打印纸质登机凭条并加盖安检章”,而这也是“一证通关”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侯侃还告诉记者:“如果能够全面推广‘一证通关’,依照我们此前做过的初步测算显示,国内航空公司每年光减少柜台成本或许就能达到约3亿元,这还不包括节约的人工、纸质登机牌等等各种其它成本。如果粗略估计的话,为国内航空公司带来的成本节省或许可以高达甚至超过每年10亿元。与此同时,机场则可以减轻管理压力,将流程优化后所省出的空间用于商业开发,并且整体提升机场的运转效率和旅客处理能力,这些改变所带来的益处绝对是不可限量的。”
至于国际航协全力提升中国地区BSP票款清算时效一事,国际航协北亚区金融与分销服务总监李幼平先生告诉民航资源网记者:“国际航协在今年已经取得了两家中国航企BSP票款每日清算的成功试点,明年我们将会大力推进和普及。目前,国际航协正在全力配合各参与方积极准备配套项目,包括如何支持更多航空公司做到日清算的对账、财务处理上的程序等具体手段和技术支持力量。在实现并推广日清算的基础上,国际航协还将争取在2017年为实现中国地区BSP票款实时清算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现在,大部分中国地区BSP票款清算以周为计算单位的时效已是世界最领先水平,远远超过了全球其它地区。如果日清算甚至实时清算得以在中国全面铺开的话,那么这无疑将为中国的民航强国建设带来坚实有力的支撑。